跳到主要內容區

發展特色

企業管理所的學習領域涵蓋生產、行銷、人力、研發、資訊與財務等管理機能,課程規劃則分為「行銷與流通」、「財務與會計」、「組織與人資」、「作業與創新」、「資訊應用」。學生在修習必修學分的基礎上,進一步學習跨領域課程,培養多元管理專長,旨在培育符合政府及產業需求的專業企業管理幹部。本系所發展重點特色臚列如下:

 

一、跨域整合課程學習

本系學生自113學年度起入學新生皆需選修一門跨學分學程作為畢業門檻;另增加兩門課程為必修,即企業永續管理及人工智慧與應用為必修。各學制之課程分述如下:

(一) 大學部、專科部:課程以「行銷與流通」、「財務與會計」、「組織與人資」、「作業與創新」及「資訊應用」為重點,加強在數位行銷、人工智慧、大數據、企業永續經營相關領域發展與應用。

(二) MBA碩士班:課程以「科技與創新管理」、「行銷與流通管理」與「組織與策略管理」為重點。

(三) EMBA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:課程規劃以「商務創新與管理」、「經營分析與管理」為重點。

(四) 學分學程(含微學程):自112學年度規劃「數位行銷」、「創新與創業管理」、「企業永續經營管理」三項學分學程及「商業智慧」微學程,內容除企管系內課程,還可修習他系相關課程,讓學生有跨領域學習。

 

二、規劃創新教學環境。

本系除碩士班設有研究生之研究室外,另設有行銷流通專業教室、個案教學專業教室及2間EMBA碩士班研討室之外,並於112學度設立創新商業實驗工坊、商業智慧與資料科學決策實驗室、企業產業永續研究中心等三間專業教室,未來將新增人工智慧(AI)未來生活研究中心。

 

三、提升學生競爭力的多元學習與實踐方案

(一)、辦理六年一貫及碩士預先修讀,讓專科部及大學部優秀的同學可申請提前往上修讀,可縮短學士修業及碩士修業年限。

(二)、推動雙聯學位:配合學校規劃與德國科隆商學院(CBS International Bussiness School)簽訂3+1雙聯學位,大學部學生可於本校就讀三年,第四年於國外學院就讀,完成大學學業並取得兩校學位證書;另有舊金山州立大學(San Francisco State University)簽訂五年一貫(3+1+1)學碩士MBA碩士班雙聯以及與美國峽谷學院 (COC) 合作副學士雙聯學位。

(三)、鼓勵國外交換生之申請:校內擁有各國姊妹校的交換名額資源,系上每年皆有10至15位同學申請通過,擁有多元學習機會。

(四)、職場接軌:與知名企業辦理校外實習,鼓勵同學提出實習申請累積職涯。

(五)、規劃全英語課程:大學部開設「企業成功個案」與「企業品牌個案」兩門課程,碩士班開「企業成功個案」及「國際商務溝通」兩門課程,進行全英語授課,強化學生英語能力。

(六)、申請補助計畫:由系上教師指導同學申請如:國科會大專生補助計畫、教育部U-start創新創業計畫,提升研究與創新創業能力。

(七)、參與產學合作計劃:透過參與教師所申請之產學合作案進行實務參與及行政協助,提升師生研究能量。

(八)、參加校內外競賽及證照考試:重視師生共同研究,學生可藉此增加方案決策與整合能力,如:永續智慧創新黑客松競賽、TBSA全國大專創新企劃競賽、TIMS「行銷認證」與「行銷競賽」。

(九)、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已成立107年,企業管理系今年已邁入55週年碩士20週年,歷屆學長姊已為社會菁英,因此藉由在校期間系上與知名企業、畢業校友共同舉辦各項活動(如校友返校演講、企業專業講座、聯誼活動等),活絡與學長姊的情誼,增加系上畢業生在就業市場的知名度及就業機會。另外,本系所配合校務發展目標,整合院級資源及目標,進行教師研究發展各項規劃,以提升研發質與量,系教育目標的具體策略與執行機制KPI指標整理如表1-1-1所示。

 

表1-1-1 系所110至112學年度教育目標的具體策略與執行機制KPI指標

策略目標

計畫內容

行動方案

創新教學

1.創新教學

  • 開設創新實務應用課程
  • 鼓勵教師推動創新教學
  • 舉辦競賽、專題發表活動
  • 舉辦職涯輔導相關講座

2.提升學生創新能力

  • 鼓勵學生修習跨領域課程
  • 鼓勵學生參與競賽、專題發表
  • 邀請企業實務師資協同教學

數位應用

1.普及資訊化課程

  • 設資訊及程式設計相關課程
  • 開設輔導資訊證照及研習訓練課程
  • 鼓勵學生考取資訊類證照

2.數位科技應用與課程結合

  • 開設數位科技應用研習課程
  • 鼓勵教師應用數位教材教學
  • 邀請數位科技業師協同教學

國際發展

提昇國際視野

  • 鼓勵教師全英授課
  • 提昇學生英文溝通能力
  • 推動海外實習或參訪
  • 鼓勵學生參與國際志工活動
  • 鼓勵學生參與國際研討會或交流活動

研究發表

提昇教師實務應用能量

  • 鼓勵教師參與國內外研討會
  • 鼓勵教師發表學術、產學成果
  • 鼓勵教師申請科技部計畫
  • 辦理學術研討會、座談會、研習、觀摩會及講座等
  • 組成跨領域教師社群

產學合作/專利/ 技轉

強化教師產官學研計畫

  • 結合現有合作夥伴企業,簽署產學合作計畫
  • 鼓勵教師與多方接觸商洽產學合作機會
  • 鼓勵教師至國內外產業實地服務或研究
  • 鼓勵教師與產業共同辦理實務研習、講座等活動
  • 鼓勵教師申請公部門計畫

大學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

加強學生品格領導教育

  • 開設品格領導教育講座課程
  • 開設服務學習課程
  • 開設職業倫理相關課程
  • 鼓勵學生擔任志工服務

  • 企管系KPI指標實際達成情形如下表1-1-2:

 

表1-1-2 系所110至112學年度KPI指標實際達成情形表

單  位

教育績效目標

企管系實際達成情形

管理

學院

1.普及資訊化課程:

(1)開設資訊及程式設計相關課程:24門。

(2)輔導資訊證照及研習訓練課程:250人次。

(3)學生考取資訊類證照:100人次。

2.數位科技應用與課程結合:

(1)舉辦教師數位科技應用研習活動:80人次。

(2)教師應用數位教材教學:50門。

(3)數位科技業師協同教學:30小時。

3.強化教師產官學研計畫:

(1)產官學研計畫:48案。

(2)教師至國內外產業實地服務或研究:10人次。

(3)辦理實務研習、講座活動:40場次。

4.提昇教師實務應用能量:

(1)教師參與國內外研討會:35人次。

(2)發表WOS期刊論文:20篇。

(3)教師申請科技部計畫:10件。

(4)發表研討會論文:30篇。

(5)辦理學術研討會、座談會、研習、觀摩會及講座等:60人次。

(6)組成跨領域教師社群:4個。

5.加強學生品格領導教育:

(1)學生參與品格領導教育講座課程:120人次。

(2)學生參與服務學習課程:120人次。

(3)學生參與職業倫理相關課程:60人次。

(4)學生擔任志工服務:120人次。

6.創新教學:

(1)創新實務應用課程:6門。

(2)教師推動創新教學:10門。

(3)舉辦競賽、專題發表活動:6場次。

(4)舉辦職涯輔導相關講座:8場次。

7.提升學生創新能力:

(1)學生修習跨領域課程:50人次。

(2)學生參與競賽、專題發表活動:120人次。

(3)企業實務師資協同教學:36小時。

8.提昇國際視野:

(1)教師全英授課:4門。

(2)學生考取英文能力證照:180人次。

(3)推動海外實習或參訪:10人次。

(4)學生參與國際志工活動:6人次。

(5)學生參與國際研討會或交流活動:10人次。

1.普及資訊化課程;

(1)開設資訊及程式設計相關課程:35門。

(2)輔導資訊證照及研習訓練課程:1,175人次。

(3)學生考取資訊類證照:371人次。

2.數位科技應用與課程結合:

(1)舉辦教師數位科技應用研習活動:31人次。

(2)教師應用數位教材教學:54門。

(3)數位科技業師協同教學:61小時。

3.強化教師產官學研計畫:

(1)產官學研計畫:27案。

(2)教師至國內外產業實地服務或研究:10人次。

(3)辦理實務研習、講座活動:132場次。

4.提昇教師實務應用能量:

(1)教師參與國內外研討會:24人次。

(2)發表WOS期刊論文:20篇。

(3)教師申請科技部計畫:10件。

(4)發表研討會論文:24篇。

(5)辦理學術研討會、座談會、研習、觀摩會及講座等:60人次。

(6)組成跨領域教師社群:1個。

5.加強學生品格領導教育:

(1)學生參與品格領導教育講座課程:34人次。

(2)學生參與服務學習課程:152人次。

(3)學生參與職業倫理相關課程:266人次。

(4)學生擔任志工服務:152人次。

6.創新教學:

(1)創新實務應用課程:42門。

(2)教師推動創新教學:101門。

(3)舉辦競賽、專題發表活動:8場次。

(4)舉辦職涯輔導相關講座:2場次。

7.提升學生創新能力:

(1)學生修習跨領域課程:41人次。

(2)學生參與競賽、專題發表活動:326人次。

(3)企業實務師資協同教學:317小時。

8.提昇國際視野:

(1)教師全英授課:2門。

(2)學生考取英文能力證照:131人次。

(3)推動海外實習或參訪:21人次。

(4)學生參與國際志工活動:0人次。

(5)學生參與國際研討會或交流活動:36人次。

 

 

 

登入成功